面對小汽車的交通違法行為,市民能否用手機等設備拍下,傳給交警部門作為處罰參考? 假設交警鼓勵這種“隨手拍”,若有人故意捏造事實,向交警反映假消息,反而會增加交警甄別案件的工作量。此外,普通市民畢竟不是執法人員,不能代替行使執法權。因此,這個例子也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
有網友認為,隨手拍違章,多少會對那些交通違法者起到一定震懾作用。也有網民認為,既然有違法行為的照片,這些車輛的違法行為已經是不爭的事實,那么交警部門應當以照片為證,對這些車輛的違法行為予以追究。
相關法律明文規定,類似網友‘隨手拍’的交通違法行為照片是可以作為舉報線索和處罰依據的,但是前提必須要經過交警部門嚴格的真實性核查。市民網友都有檢舉、揭發的權利,并有義務向公安機關提供相關的證據、證言,與其他相關證據相互印證,經查證屬實后就可以作為定案的根據;但用手機拍攝并上傳到網上的照片,由于其具有無形性、多樣性、易破壞性、高科技性等特征,很難判斷這些照片的真實性,而且,單憑幾張照片無法形成嚴謹的證據鏈。
按照《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行政處罰的證據采集主體應當是公安機關。該負責人表示,“隨手拍”涉及太多問題,會引發各種矛盾,且有可能造成個人隱私泄露,因此,東莞交警目前暫不考慮推出相關政策支持市民“隨手拍違章”。
相關法律明文規定,類似網友‘隨手拍’的交通違法行為照片是可以作為舉報線索和處罰依據的,但是前提必須要經過交警部門嚴格的真實性核查,交警支隊宣傳科負責人還透露,市民網友都有拍照取證向交警舉報交通違法行為的權利和義務,但是市民畢竟不是交警執法人員,不能越權代替行使執法權。因此,東莞交警既不鼓勵也不反對類似的‘隨手拍’舉報行為。
城關叉車中國叉車網提醒:《行政處罰法》規定,調查取證是行政執法機關行使處罰權的組成部分,是不能委托公民行使的。市民孔某拍攝的違章照片只能作為賴某涉嫌違法的線索,而不能直接作為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行政處罰的證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