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的《關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意見》中,要求加大多層次資本市場對科技型企業的支持力度,擴大非上市股份公司代辦股份轉讓系統試點的消息,中國經濟網評論員楊晨表示,這是一個非常明智的選擇,它不僅關系到資本市場的改革,更重要的是關系到中國經濟的轉型。
據城關叉車油泵傳動軸了解,現在的中國面臨著上世紀80年代韓國、臺灣式轉型挑戰,我們的資本市場效仿了美國的納斯達克指數,建立了中小板,推動了我們的高科技企業發展。我建議不妨成立一個專門針對高科技企業上市融資的交易市場,來真正使得這些企業替代中國的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一個新的增長點。這樣就會讓我們不再依靠出口低附加值產品,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應該大力支持。
此外,今年以來,很多勞動密集型的服裝、運動鞋的生產企業已經把成本優勢不占太明顯的中國工廠遷到了越南、印尼等一些成本更低的國家。有的人提出這是一種危機,是給中國經濟增長的一種壓力。對此,楊晨表示并不認同,他認為,“這恰恰是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們的臺灣省和韓國等地發生過的事情,80年代開始,韓國、新加坡、中國臺灣、中國香港成為亞洲四小龍,臺灣轉向了用科技、半導體、電腦技術等產業代替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增長方式,而且取得了空前的成功。那時,中國臺灣省是全世界最大的半導體生產基地,韓國則建立起一套非常完整的造船、鋼鐵、汽車工業鏈體系。”
我們把目光轉向A股市場。繼證監會主席助理張育軍在第九屆中國東盟博覽會期間,關于境外長期機構投資者普遍看好中國市場,對A股市場投資需求強烈的表態之后,很多人捶胸頓足地說中國A股多便宜,但我覺得A股真正的估值水平大概也就在1000點左右。而這位8年前曾在瑞士銀行做股票研究的投資人還指出,“我做了十幾年股票,我研究A股但是從來不買,我買的是香港股票。” 不過,談到股票市場的改革和建議,他卻提出了與主流意見相反的看法,他認為政府應該加快IPO、加快增發、加快解禁,盡快讓A股市場達到供求平衡,回到市場應該去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