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工程機械零部件行業一直存在“大企業不愿干,小企業干不了”的特點。為了解決零部件落后的現狀,國內知名工程機械領軍企業開始加大零部件研發力度。“十二五”期間,工程機械行業將重點解決關鍵零部件短板問題。他說,目前是投資工程機械關鍵零部件領域的最好時機。
城關叉車附件專業叉車配件(forklift parts),現本公司主要生產steering knuckle,油泵傳動軸等產品。 本廠在經營上,一直信守'同等產品比質量;同等質量比價格;同等價格比人格' 的經營宗旨。
當工程機械發展到一定階段后,行業高技術的研究主要聚集在發動機、液壓、傳動和控制技術等關鍵零部件上。掌握和依托高質量的、有特色的關鍵零部件就成為制造商們謀求“一枝獨秀”的戰略之道。
行業內整機企業應牽頭組建技術聯盟,對關鍵零部件進行技術攻關。通常,國內機械部件的發展路徑有以下三條:
1、選擇合資。但合資并不一定能夠獲得關鍵技術,外資公司把多年潛心研究的機械技術成果,拱手讓給中方的情況鳳毛麟角。而且,在很多技術已被壟斷的格局之下,海外企業更不會把技術輸入中國。
2、中國企業通過掌握海外工廠的控股權,以此提升技術能力。
3、依靠自主研發。除了一些專做零部件的企業外,整機制造企業也將目光放在核心零部件的生產上。
因為基礎部件的發展,不單關系到整機企業采購成本的降低,還體現在其他方面。基礎件的高端技術制造放在國內之后,為該零部件配套的大批設備和技術也會逐漸成熟。整機企業的配套基礎件跟上后,能幫助公司減少存貨和資金占用。
縱觀國內,目前工程機械零部件制造商們仍然只是各自忙于跑馬圈地,鶴蚌相爭。雖說在傳統機種,如裝載機、推土機等關鍵零部件配套上,利用自身規模和營銷手段,有著絕對的競爭優勢但是在諸如攤鋪機、混凝土機械上慣用進口關鍵零部件,加之多年來在引進技術基礎上的消化吸收和創新,產生了路徑依賴。
因此,國內工程機械零部件制造商需在以下幾方面尋求突破:
1、當地化生產,縮短訂貨和交貨時間,生產接近用戶,通過專業化生產來使關鍵零部件的制造形成一個合理的經濟規模,同時確保部件質量和依托部件實現企業本身的技術特色。
2、注重關鍵部件與主機的集成設計,以及進一步提高零部件的標準化和通用化率,最大限度地簡化維修。
放眼全球,業內企業兼并重組加劇,生產集中度和專業化生產程度的不斷提高,使得越來越多的企業成為組裝廠,發動機、傳動系統、液壓系統、控制系統基本上包給專業廠生產。 |